多年前,陈行甲以“网红官员”的身份登上公共舞台。仕途一片大好的时候,他决定辞去公职,转身去做公益,2017年,陈行甲创立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新书《别离歌》记录了2016~2023年,陈行甲在公益路上行走时,见证的生死和离别。
* **放大收益:**通过杠杆效应,投资者可放大收益,实现财富快速增长。
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他表示:“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每一个有关系的人都可以把你的关系拿出来这么用,有关系拿出来奉献于公众利益的行为,就应该彰显。”
这就是生活,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第一财经:《别离歌》里第一位出现的7岁白血病患儿阿亮,他母亲救治他的经历非常震撼。阿亮第二次复发后,为了筹药费,她甚至做了一次性工作者。你在书里说,这个细节本来答应志愿者不说出去,为何最后决定公开?记录这个事件的意义何在?
陈行甲:公布这样一个母亲形象,是因为她在我心中是一个伟大的母亲。阿亮至今也是我们服务档案中记录最细致、留下文字最多的孩子,因为过程太波折了。阿亮母亲我只见过她两次,但在心里见过她无数次,因为阿亮第二次白血病复发,病危后她在医院救治了一段时间,就把孩子留下,自己消失了,我们一直在寻找她。她甚至已经变成了我们服务对象中一个特别的标志性存在。这些年,阿亮的母亲都让我意难平,她是一种人的缩影,只不过很极端,困难到极端,善良到极端,坚强到极端,曾经走向崩溃,但最后还是面对,完成和儿子的告别。
最初,我设想主角是阿亮,写到阿亮母亲如何想办法给他赚钱治病那一段时,我真的是犹豫过。我还跟我爱人讨论,要不要公布阿亮去世后,病房家属才告诉我们,她做过一次性工作者那个细节。我们讨论的结论是,这个事情是阿亮治病的一部分,不羞耻,要写出来,而且我处理得也足够妥当,不会泄露当事人隐私。
我觉得,阿亮母亲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仅仅是悲情——当然她也确实很悲情——还有一种人在极端苦难中呈现的力量感。一个没读多少书的农村年轻女性,来到城市打工,遇到一个不太负责任还怯懦的男人,一起12年没结婚,生了两个孩子。阿亮生病后,她倾其所有治疗,孩子去世后她决定离开“丈夫”,回到老家重新安家,又生了一个儿子重启人生。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底层人的难,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未经他人苦”,不知道会苦成什么样。
第一财经:所以也有网友说,在书里看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缩影对吧?小莹父母是农民,为了给她治白血病自费花了200万也不放弃。青海的扎西,你们愿意给他提供帮助,但他继父一开始却因为自己的考虑,以各种理由阻止,耽误了孩子的病情。这些记录和阿亮的故事一样,都让人印象很深。
陈行甲:对。其实我还想说,他们也是生活的落水者,状态已经很糟糕了,就不要苛求他们,要求他们还要体面、优雅。现在有种很不好的社会心态就是苛求受害者,要求受害者是完美受害者,比方说女孩子被强奸了,有人还说谁叫你穿这么薄?我的天!哪有天理是吧?这是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
现在《别离歌》的印数也超过20万了,但没有一个读者跟我说:“阿亮的妈妈怎么能这样做?”大家共同的反应都是基于人性的物伤其类,就是我们同样都是人,怎么生活就把一个人蹂躏糟蹋成那样子?走投无路到那样子?所以这就是生活,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我作为一个书写者,客观、真实、平实地记录下来,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态度。
到现在,我服务的白血病患儿有300多名了,把阿亮放在第一个来写,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阿亮的母亲,我太想写这个人,太想记下这个人了。她在提示我们,不要忽略、忘记底层人的苦。我们这些公益组织是做什么的?我们当然不是救世主,但是要试着通过为这些人服务、解决问题,来搭建我们的公益模式。
“清官”只是我守住了底线
第一财经:你说你做公益,不仅仅是帮助具体困难,还要做成社会基层治理的实验,这涉及的面太广了,你怎么能够应对这么大的事情?我看书的时候就觉得,你作为民间力量,怎么做得了?
陈行甲:我就这么跟你说,我不是去做一块砖,而是想建一栋楼,就要先平地基,然后打柱子,把框架全部建好,再找材料砌墙。地基是从小我母亲的教育,让我形成对弱者的同情、共情和悲悯的价值观。
后面,我又建了四根柱子。一是找到社会问题后能提出解决方案,我有相对开阔的视野、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做田野调查的能力,可以让我写出计划方案。二是我的执行、落地能力,这是过去多年我在行政岗位上面锻炼出来的比较强的能力。三是社会认同能力,没有人跟随,就是站在风车前的堂吉诃德,别人眼中你是个疯子。这时,我那么多年做官的经历、我的“清官”形象就很重要,大家选择信任我,这个社会认同一般人还真做不到。四是坚守的信念,晏阳初1923年从耶鲁大学回来后,用一生去做乡村平民教育,他光是带着全家,就在河北农村住了8年。要像他一样把公益做成基层治理的社会实践,我这种在世俗眼中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最适合做。我从农村出来,上了清华大学,当了祖祖辈辈当过的最大的官,得过这个职务的国家最高级荣誉,又裸辞了。可以说,见过大海的人就不会再迷恋江河,所以我才定得下心来,守得住寂寞。
我把房子框架搭起来后,里面的一砖一瓦,整合越来越多的朋友和力量一起来做就可以了。你看,这四根支柱同时能搭起来的,在中国能找到多少人呢?从这个角度上,我觉得我简直就是做公益慈善的天选之人(笑)。
新书出来后,有朋友觉得我是得过抑郁症的人,千万别累得让自己复发了,还有人像你一样担忧,“我的天,你怎么做得过来?别压垮了!”这些反馈对我来说都感觉挺温暖的,你看我还好,好多朋友来帮我,捐几块砖,做几扇门,所以我没那么难,相反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快乐,走得越来越顺畅。
第一财经:刚才你说到自己的“清官”形象,网上现在关于你的搜索,出来最多的还是那段为官经历。你对这些民间评论怎么看?
陈行甲:其实从我个人来说,这么说我不知道矫不矫情,就是希望我的那段历史被忘掉,那就意味着整个基层行政文化的确是扭转了,不需要老百姓再把理想寄托于这么一个有清官形象的人,包括开封的包公府,现在还有人去那里哭诉。在抖音,我的名字有16亿播放量,绝大部分都还是在说过去为官的事。所以这也是我注册抖音,在上面讲慈善,更讲社会创新的原因,我希望大家顺应生活,顺应历史,希望我在几十年后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为官的标签能够被去掉,大家记住的,是一个公益社会实践探索者,而不是还把我固化在“清官”形象上。
我确实没收过谁的钱,也确实反腐倡廉,但这不是一个官员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吗?就和表扬一个人,说这个人没嫖过娼就好伟大一样,不能这样说。当官就应该不收钱,就应该反腐倡廉。现在我仍然这么认识我的过去,我只不过是守住底线而已,不认为我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把一个守住底线的人,看成最高标准,这很荒唐,也证明社会是有问题的。我希望我的公益慈善做出模式,做出影响,慢慢用我的新形象覆盖过去的形象,这是我今后的人生目标。
我很接受“人走茶凉”
第一财经:做公益经常会面对底层老百姓,你刚去巴东做县委书记时当地经济很落后,也看过很多老百姓在贫病交加中挣扎。面对这些苦难的人,你是一样的吗?
陈行甲:对底层那种共情和悲悯是一样的。不一样之处在于,说实话我以前相对服务是粗线条的,我是那个地方的主官,要解决问题,动用行政资源,号召我的干部去做就行。比如过去老百姓有困难要信访,找到我后我签字,就有一个体系会去解决,最后来给我报结果。中间出了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我才去推动。
现在我真叫事无巨细,因为我在做社会实践,找方法,特别是很难的案例,全流程跟着,从过去的指挥者,变成现在的操盘者。
我觉得,一个良好的社会治理,应该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约束和惩戒,另一个更深的维度要靠爱与信仰。过去的行政生涯中,我动用权力去管理,主要用的手段是约束和惩戒。当然在巴东时,为了帮助老百姓脱离贫困,我也倡导官员和困难群众“结亲戚”,但总体上来说,在爱与信仰这个层面浅尝辄止,而且我当时身份限制,也只能浅尝辄止。
在人生下半场,我已经完全没有权力了,但还有能力,这么多年读过的书、做过的事、服务过的人、交过的朋友,都是我的能力。我的这些能力,恰恰特别适合在爱与信仰这个维度去探索,里面能做很多事,也没有什么拘束。
第一财经:很多人都说“人走茶凉”,你也说到自己现在没有权力了,做公益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还会求人,怎么看这种落差?
陈行甲:我很接受“人走茶凉”这件事情,过去也有不少朋友是冲着我手头权力来靠近我的,毕竟我当过十年地方一把手,在当时都算“位高权重”,这帮朋友是趋利的,注定人走茶会凉。因为他们对我的友情是有成本的,现在在我身上换不到任何东西,凭什么还交往?茶不凉才奇怪呐。
所以,人走茶凉是客观规律,我根本就不抱怨。但是,当我进入新的能量场后,更多朋友围绕在我周围,而且我在这个领域也不走了,这茶就永远不凉,还越来越热乎了。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第一财经:我注意到,你不管是接受访谈,还是参加各种节目,每次都很有激情,眼睛里面一直很有光芒,你朋友说你是理想主义者?
陈行甲:我非常愿意承认,我50多岁的人还有理想,将来70、80、90岁,我仍然怀着理想生活,直到人生最后一天。
第一财经:可是这几年因为各种大环境影响,很多人思想都趋于保守,或者觉得有点“丧”。你怎么还能一直保持激情?
陈行甲:因为我看到了理想的价值,理想对我能形成一种召唤。我要做一个晏阳初那样的人,推动底层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的探索者。我能做成什么样是一回事,做不做得成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愿意为这件事情热血沸腾地去努力。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生活也许很寒冷,但是理想之火永不熄灭,这些火能够照着你,生活就不那么寒冷。
第一财经:尤其是《别离歌》出版后,你参加的很多直播和访谈,说的话都差不多,但你每次都那么投入。所以我也蛮好奇,你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直播?是否知道自己曾因“高调”引起了很多争议?
陈行甲: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你千万别简单地以为,现在我到处接受采访是为了卖新书,推广我的公益品牌,拜托,我已经很有名了好吧(笑)。我跟你讲,我真的是心理上过了这一关的,就是不怕别人评论。为什么?我非常坚定地知道我在干啥,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做的是对的,这是我最底层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别离歌》
陈行甲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1月版
我的人生拉长来看,上半场在勤政为官,现在我也不谦虚了,是合格的。在社会治理的约束与惩戒体系里,我做到了一个官员能做的极致,不光约束他人,也约束我自己,平生以此足矣。后半生,我去倡导传播我想做的爱与信仰,所以才开抖音,在上面不断发状态。有人说:“你想干嘛?想当‘网红’?”网红就网红,我做这些事是有底线的,绝不影响正常工作。
我对各种交流也有初步判断,知道是不是有营养,有没有收获。比如我今天跟你聊了一个多小时,你不知道我有多么意外的收获。我以前没有想到过,我下半场的人生大厦可以用一间房子来比喻,里面有一块地基,四根柱子,我要这样建未来的人生大厦,我享受这样的交流状态。也有人说:“你是不是离开镜头就活不了?”不喜欢我的人也很多。
有关系就应拿来奉献于弱势者
第一财经:对,对你的评论是两极的,不喜欢你的人基本都在这个点上。我还记得2016年你做巴东县委书记时,为了推广当地旅游,从3000米高空跳伞下来,当时没有县委书记这样做过,你这一跳网上一下就火了,当时也有争议。
陈行甲:对,我那时跳伞,是清晰地知道我在干什么,我不是为了出名,就是要通过特立独行的行为,让我的巴东曝光于世界才好呢。因为坦荡,所以我无所畏惧。不喜欢我的人,也就只是说说而已。我很喜欢看脱口秀,很喜欢有人说的一句话:“你不喜欢我,是,我知道。不喜欢我的人多了。”
第一财经:还有读者看了《别离歌》后感叹,你以前做官员积累了大量人脉,才能做成很多事情,全书“生动展示了‘诚实的权力’的妙处”“有关系真好”。你对这些评论怎么看?
陈行甲: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每一个有关系的人都可以把你的关系拿出来这么用,有关系拿出来奉献于公众利益的行为,就应该彰显。
比如书里面我写,小莹得了白血病后,家里前后花了200万给她治病,刷新了患儿家庭自费治疗的纪录。我们对她的各种帮扶完成后,她妈妈很不好意思地提出,能否帮忙给她弟弟家孩子争取一个县城小学的席位。这样她可以同时照顾两个孩子,让弟弟专心出去打工,因为她弟弟家也非常困难,但之前都竭力帮助小莹家。我当时一听,想起老家一句土话,一个羊儿是放,一群羊儿也是放,马上就答应了。
于是我给我的“粉丝”张县长打电话,请他解决两个学位。张县长马上也答应了。我很嘉许他的行为,觉得写出来也是一种价值。说实话,当时编辑还担心,会不会被人质疑我在动用私人的权力。但是最后大家看了小莹的故事,没有人觉得我在滥用权力,觉得于情于理都是对的。
所以,当我有权力关系网时,我有自觉性。我把它拿来为我的服务对象服务,为社会弱势者服务,我挺自豪,挺自在,也挺自洽的,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这是一个。第二个是目前我手里没有权力了,我当然希望认识的县长都能帮我,但我不会为难自己,勉强自己,是在我能力范围内做一些事情。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彭晓玲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相关阅读 新华保险上半年累计赔付超73亿元 500亿元私募基金已投出超200亿元07-08 11:10 社企联动激发公益新动能
6月5日,2024年南西社企对接会暨第二期公益慈善沙龙在上海静安区福民会馆举办,聚焦社企合作的现在和未来。
06-16 17:37 开开心心走路,认认真真助人:“一个鸡蛋的暴走”为爱出发2024年5月18日,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第十四届“一个鸡蛋的暴走”公益徒步筹款活动启动。第一财经一财蓝志愿服务总队携手上海睿远公益基金会联合组队,为爱出发。
商业创新与公益文明 05-23 13:00 520儿童公益音乐会:以爱之名,以艺之行2024年5月18日,第一场“520儿童公益音乐会”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520剧场拉开帷幕。
05-20 20:47 曾经的“最牛县委书记”,通过公益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路径陈行甲,前湖北省巴东县县委书记,自2016年离开公职后浙江股票配资网,创立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开展公益创新。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5-17 08:1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